“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365bet游戏新闻发布会


日期:2018年03月29日    

   时间: 2018年3月27日 上午10时
   地点: 科学技术部
   内容: 新闻发布会由科技部重大办副主任杨哲主持。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刘登峰监察专员介绍传染病防治专项进展及实施成效;专项技术副总师徐建国院士介绍专项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有关情况,并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副局长贺青华,专项技术副总师李兰娟院士,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王大燕研究员,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钟武研究员一起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布会主席台(科技部信息中心 刘大铭 摄)

发布会现场(科技部信息中心 刘大铭 摄)

发布会现场(科技部信息中心 刘大铭 摄)

发布会由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副主任杨哲主持(科技部信息中心 刘大铭 摄)

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介绍有关情况(科技部信息中心 刘大铭 摄)

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徐建国院士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科技部信息中心 刘大铭 摄)

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回答记者提问(科技部信息中心 刘大铭 摄)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研究员王大燕回答记者提问(科技部信息中心 刘大铭 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副局长贺青华回答记者提问(科技部信息中心 刘大铭 摄)

传染病专项技术副总师、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回答记者提问(科技部信息中心 刘大铭 摄)

   杨哲:各位新闻界的新老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各媒体的朋友们参加今天的发布会。“两会”刚刚结束,各位媒体朋友在“两会”期间对科技工作、特别是科技重大专项工作给予了积极宣传报道,舆论反响很好,在这里对媒体的各位朋友对科技工作的长期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是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的发布会,主题就是关于我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发布。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刘登峰监察专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贺青华副局长,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徐建国院士,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的技术副总师李兰娟院士,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王大燕研究员,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钟武研究员。
   重大专项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旨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会同各重大专项组织实施部门,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心组织推进、开展集中攻关,产生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显著提升了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培养发展新动能、维护国家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去年,我们组织召开了8个专项的新闻发布会,先后向新闻媒体和全社会集中公开发布了“宽带移动通信”、“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油气开发”、“集成电路装备”、“数控机床”、“核电”、“核高基”等8个重大专项实施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发布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公众对重大专项取得的成果予以高度认可和肯定,对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
   “传染病防治”专项实施以来,聚焦传染病防控关键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取得显著成效。我国防控突发疫情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从2003年SARS时期的“守望相助”到甲型H1N1、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有效应对”,P4实验室实现“积极防控”,成功构建全球最大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预警、监测、实验研究体系,控制MERS、寨卡等传染病输入,援助非洲阻击埃博拉疫情,进而实现“主动出击”。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原部长万钢同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以及接受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专访时,均对“传染病防治”专项为科技惠民、改善民生提供的有力保障给予了高度评价。
   去冬今春,季节性流感活动水平较往年显著增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专项通过对流行强度监测,及时分析流感病毒的变异,实时发布相关防护诊疗指导方案,科学指导避免社会恐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首先请刘登峰专员介绍专项进展情况及实施成效。

   刘登峰: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借此对各位长期以来支持帮助关心传染病专项表示衷心的感谢。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经国务院批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于2008年启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牵头组织实施,实施期限为2008年至2020年。
   传染病专项以完善国家传染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全面提升我国传染病的诊、防、治水平为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关键技术集成,使我国传染病科学防控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有效应对重大突发疫情、保持艾滋病低流行水平、乙肝向中低流行水平转变、肺结核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降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专项实施10年来,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集成优势资源,加强协同攻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产业发展、支撑服务医改、应对突发疫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传染病专项强化技术体系建设,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对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初步建立了72小时内鉴定300种已知病原及未知病原的筛查技术体系,在病原监测预警、检测、确证和患者应急救治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为有效应对近年来甲型H1N1流感、H7N9流感、中东呼吸道综合征、埃博拉等重大突发疫情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实现从被动应付疫情到主动应对威胁的重大转变,为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在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中彰显了中国力量。
   二、突破一批三病诊防治关键技术,为降低三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提供科技支撑。在艾滋病方面,艾滋病病毒核酸筛查试剂实现国产,将检测窗口期从28天缩短到7天以内,大大降低输血传播风险;推广实施综合强化干预技术方案,使我国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间艾滋病传播减少了62%;基于国产药物优化一线治疗方案使治疗费用降低了79%。在乙肝方面,优化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策略,大大降低接种无应答率及低应答率,提高母婴阻断率,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优化重型乙型肝炎治疗方案,将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降至21.1%,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4.6%降至56.6%。在结核病方面,产出一系列诊断试剂,使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时间由4-8周缩短至6小时以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由25%提高到50%以上。
   三、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为重大传染病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并完善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平台,在三病领域,强化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的结合,传染病防控科技综合支撑能力显著提高;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方面,建立完善了病原体检测、监测预警、动物实验、生物安全、产品研发和评价等技术平台;在新发传染病病原学、病原体结构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一批国际领先成果;聚集、培养了一大批领军骨干人才和青年英才,专业人才队伍得到快速发展。专项实施以来,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共21项,其中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是技术总师候云德院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李兰院士领衔。
   目前,重大专项已进入“十三五”时期的最后攻坚阶段,也是专项实施的决胜阶段。我们按照“十三五”实施计划要求,将聚焦重大传染病的防控急需,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现实需求,聚焦标志性成果,优化调整技术路线,加大对专项成果的梳理凝练和推广应用;落实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加强职能转变与部门协调,优化专项成果转化政策环境,到2020年依靠科技进步力争使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控总体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确保为有效防控重大传染病的国家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将按照365bet游戏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为圆满完成重大专项既定目标而努力奋斗。
   最后,我们今天在座的有总师和相关部门的同志,也欢迎对我们重大专项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和问题,谢谢。
   杨哲:谢谢刘登峰司长,下面请专项技术副总师徐建国院士来介绍我国流感防控创新能力的有关进展情况。
  
   徐建国: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各位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以来,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方面重点部署,投入28亿元支持170项科研项目,大大提升了我国应对季节性流感及其他突发疫情防控中的监测预警、诊断和治疗的科技创新能力,没有再出现类似2003年非典疫情,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同时,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走出国门,在援非抗埃等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中取得了瞩目成就。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感监测预警能力大幅提升
   实验室监测技术能够在临床病例和病原识别、预警以及发现其流行规律等方面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在传染病专项的支持下,我国建立了多种监测和检测网络平台,对季节性流感流行强度和病毒变异进行不间断的实时监测,及时预警,为我国流感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们建立了各种亚型的流感病毒标准化的监测和检测技术平台,构建了结合计算机和生物信息技术的预测预警技术平台,将基因分析技术进一步普及,在人感染H5N1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中提供了实验室检测、疫情报告等技术支撑,为疫情应对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报道了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首次阐明该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发现活禽市场是 H7N9 禽流感的源头,从而及时关闭活禽市场,迅速控制疫情,实现了精准防控,为我们国家控制H7N9的禽流感的传播与流行作出了重大贡献。系统阐明了H5N6禽流感病毒的演化规律,为疫苗研制和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科研与疾控相结合的症候群病原谱实验室监测网络,为传染病监测从单病种零散监测、被动监测向多病原综合监测、主动监测奠定了技术基础和能力。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网络传输分析系统,摆脱了对国外核心分析技术的依赖,为形成我国传染病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相结合的新模式奠定了技术基础,已在多起暴发疫情溯源、预警中发挥了作用。建立了应用于传染病症候群实验室监测系统的病原监测和分析技术体系,促进了我国重大突发、新发传染病的病原识别、检测、复核、鉴定与应对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传染病病原学监测技术与监测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各网络实验室开展的监测与检测技术研究,在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早期发现疫情和鉴定病原提供了科技支撑。
   二、病原体检测确证能力不断增强
   通过专项实施,使我国传染病检测技术和诊断试剂在前沿性、集成性、系统性和标准化等方面明显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建立了72小时内筛查检测300种已知病原和4-5小时内完成常见病原体现场检测等多种综合检测方法与体系,突破了一批国际前沿水平的防控技术。建立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投入实际应用的诊断基础技术,在国际同类先进成果中实现并跑,部分技术达到领跑水平。
   例如,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新型重配H7N9禽流感病毒能突破种属屏障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病原发现后两天内成功研发 H7N9 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检测试剂研发成功之后72小时内下发到全国各级疾控中心和临床机构,使我国迅速具备了H7N9流感检测能力,为及时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和疫情防控提供了技术保障,还可以帮助早期发现病人和确诊病人采取措施。通过与世界卫生组织与全球共享H7N9禽流感检测技术,为全球流感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卫生组织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联合考察报告》中评述:“中国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评估和循证应对可作为今后类似事件应急响应的典范”。因为这个病毒的检测是在很短时间内,24小时研发成功,72小时下发到各地,以后出现类似的疾病,我们也可以有望在这个时间段里取得成功。
   三、优化临床救治方案显著降低病死率
   在专项支持下,开展了突发急性传染病病例临床救治技术研究,尤其针对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建立了病例重症化预测指标体系、临床救治新技术、救治路径和指南。探索了“李氏人工肝”,李院士今天就在现场;抗病毒治疗技术应用于重症甲型流感治疗;建成临床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纳入突发严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建成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样本管理系统库,搭建了多学科的联合诊治平台,培训了临床救治专家队伍,提高了突发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临床救治水平,以H7N9禽流感为例,病死率从最初的39.4%下降到5.5%。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病死率居高不下,会引起一定的不稳定,这为稳定形势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通过对我国流感毒株开展的耐药研究,发现敏感药物,为流感的抗病毒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卫生健康领域另一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支持研发的奥司他韦(口服)、帕拉米韦(静脉输液)、扎那米韦(吸入)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成为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患病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及时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目前我国在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发生产方面能够自主满足临床需求,军事医学科学院相关专家和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生产的磷酸奥司他韦能够满足我国常规需要及战略储备,价格仅为进口药物的一半,已占据我国近80%的市场份额。
   在流感的中医药防治方面,总结了季节性流感、甲流、人感染H7N9等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候与传变规律,开展甲流重症、危重症及高危人群的研究,在国内首先制定了甲流重症、危重症及高危人群中医药救治方案,为临床决策与救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疫苗应急研发及储备能力显著提高
   专项在新发传染病疫苗应急储备技术方面也一直有部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国家流感中心成为WHO任命的全球第五家、也是发展中国家首家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2009年,在“程序不减少、标准不降低”的原则下,从WHO获得可直接用于疫苗生产用毒株到正式获得生产批准,仅用了87天,为应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提供了快速研发疫苗新技术平台,使我国成为全球最早批准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2017年通过分离季节性流感病毒并进行抗原性分析、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流感疫苗株提供了科学依据,成功研制我国首个H7N9病毒疫苗种子株,打破了我国流感疫苗株必须依赖国际提供的历史,提升了我国流感疫苗研发能力和水平。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单一抗体通过五种不同的抗病毒机制发挥作用,为研制治疗乙型流感全新特效药和通用流感疫苗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近年来,新药专项还投入近亿元用于流感疫苗佐剂、四价流感疫苗、多价联合疫苗、H7N9相关疫苗及流感疫苗应急研发体系能力建设。目前已有新型流感疫苗成功上市,四价流感疫苗正在进行相关申报审批,有望于2018年上市。  
   “十三五”期间,传染病专项将继续围绕总体目标,构建完善的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网络体系,提高新发突发传染病监测、预警、检测和重症病例救治能力,自主研发传染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技术及产品,制定适合我国人群的重大传染病临床治疗方案,降低新发感染率、病死率,有效提升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培养传染病防治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我国传染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控制水平。传染病的挑战还是非常严峻的,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前面的路还很长,所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为维护人民健康,保证国家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国家的传染病安全。
  谢谢大家。
   杨哲:谢谢徐建国院士。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我们国家在应对新发突发流感疫情当中,在防控手段当中有哪些突破和创新?
   杨哲:这个问题由徐建国副总师来回答。
   徐建国:谢谢你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关心。因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应对挑战是非常大的,对我们专业的考验也非常重要,所以在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们国家的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当中取得了重大进步,也培养了一支队伍。
   首先,传染病来了以后要确定病原体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这个是什么这个仗是没有办法打的,多病原的筛查和新病原发现的关键技术使我们国家传染病的检测技术和诊断性试剂在前沿性、集成性、系统性和标准化方面缩小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好比刚才说到的300种病原体,常见的很快就能够发现,过去我们没有这样的系统,没有这样的体系。另外,对新发传染病,新的传染病类似SARS,全世界都不知道这个传染病,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具备了这样一个能力,包括H7N9就是在中国发现的,包括最近发现的一些病毒。包括我们科学家在《自然》等杂志报道的1600种系病毒,这都说明我们在新病原的发现上取得了很大成绩。
   第二,传染病的监测特别是症候群的监测。因为症候群的监测是全面的监测,和单位检测不一样,这是我们国家的特点。12个课题连续支持,800多个哨点医院,建立了我们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实验室监测网络,通过开展症候群监测,使我们国家对传染病的病原识别、检测、复核、鉴定应对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作用,在H7N9禽流感发展过程中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三,传感病分子分型监测网络化核心技术。代表的就是国家致病菌识别网,这是我们科学家自己提出来,得到了卫计委认可,成为卫计委的工作的一部分,为我们国家的传染病特别是新型传染病实验室监测提供了这个模式。这个建立的知识产权的实验室网络信息化技术系统,因为这一套系统原来是依靠国外,发展了这个技术,使我们国家的费用大大降低,也保证我们国家技术的安全,使我们国家独特的三级分子分型实验室监测网络有更高的运行效率,实现了以监测预警模式创新,为传染病防控在技术换代、能力升级、一些国际性的挑战提供了技术保障。因为我们国家传染病检测、监测预警信息发现方面和过去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值得我们整个行业作出贡献,整个行业也感到很骄傲,谢谢大家。
   杨哲:下面继续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在应对新发突发流感等疫情过程中,我国在创新应急药物研发能力方面有哪些显著提升。另外,有一个名词需要专家科普一下,“甲型流感病毒”和“新型动物流感病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杨哲: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先请钟武研究员回答,第二个问题再请别的嘉宾回答。
   钟武: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就是药物。我们在重大专项支持下,我们国家的流感药物及其能力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是国际上品种最为丰富的具有抗流感药物的品种储备体系以及应急生产体系。我们在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们成功研发并上市了,比如对成年人预防和治疗流感有效的奥司他韦胶囊,对儿童,就是流感人群中间受影响最大的儿童特殊人群研发了磷酸奥司他韦的颗粒剂。针对奥司他韦无效或者是耐药的,有流感重症的急救药物,就是帕拉米韦的注射液,以及对神经氨酸酶都无效,或者是48小时以后重症的流感患者就是法匹拉韦,就是广谱的抗流感病毒的药物。
   我们国家是全球品种最为丰富的抗流感药物的品种国家储备体系以及应急生产体系。在专项支持下,刚才徐院士也说了,我们建立年产可以达到8千万到1.2亿人份的抗流感药物的国家储备的生产线,就建立在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我们可以从容的应对。其次大家能关注到,在3月12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疾病优先研究领域,8个全是病毒类的疾病,特别是还提出了X疾病。针对这种X疾病是未知病毒,我们在重大专项的部署下,特别是科学预判、前瞻性的部署,有两个课题进行持续的稳定支持,针对于未知病毒研发的广谱的抗病毒药物,一旦发生这种突发的未知病毒的感染性的大规模的传染病,我们可以有相应的药物品种技术和能力,可以从容的应对。谢谢。
   杨哲:第二个问题涉及到一个名词解释,请疾控中心的王大燕研究员回答。
   王大燕:谢谢您的提问。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能够感染人的是甲乙丙三型,但是最为复杂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分为多个亚型,像咱们知道的H7N9、H5N6以及H1N1,这都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家族里的。甲型流感病毒现在HA蛋白分为18个型,NA蛋白分为11个型,HA和NA的组合就会形成非常庞大的甲型流感病毒的家族。咱们说的新型的动物流感病毒,到目前为止都是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家族的成员,您想了解它的关系,这就是一个总结性的关系,H7N9、H5N6这样的新型动物流感病毒都是来自于甲型流感病毒家族。
   杨哲:继续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今年流感疫情过程当中国家的防控体系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还有一个问题,钟老师刚才说到奥司他韦,在今年流感过程当中很多人在说买不到这个药,而且反应这个药有点小贵。还有一个小问题,请院士介绍一下新型四价流感疫苗的申报审批。大家都知道疫苗在流感的预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是特别大,就是因为很多人不愿意接种,请专家解释一下,能不能透露一下新型四价流感疫苗。
   杨哲:你的提问大概有两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疾控局的贺青华局长来回答。
   贺青华:感谢所有关心流感防控工作的媒体朋友们。要想流感防控第一要搞清楚和感冒的基本区别。首先是症状上不一样,流感是发烧在39度以上,感冒一般情况达不到这么高的体温。二是流感必然是病毒感染,感冒不一定,可能是外感风寒引起的。三是传染性,流感必然有传染性,感冒没有传染性。给老百姓这么讲就把流感和感冒区分开来。
   我们在防控流感传染病上作为丙类传染病,我们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应对这些传染病国家采取的是联网联控、群防群控。因为在疫情高发的时候,必须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交通、民航、教育部门的作用,发挥动员全社会参与的作用。
   还要通过疫情监测、风险评估掌握病毒的变异情况,流感病毒HXNY,X可以达到18种,Y可以达到11种,这么大的病毒群我们要及时发现病毒变异情况,病毒变异对人的感染情况是什么情况,我们要掌控。还要积极采取医疗救助,2018年及时调整了我们国家流感诊疗方案。还开展了广泛的健康教育,因为在很多老百姓心目中,流感和感冒不好区别,肯定要进行广泛的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健康宣传,注意个人卫生。
   这里面还包括疫苗的情况。2017年到2018年,同志们说流感怎么这么多,我问问在座各位有几个打过流感疫苗,没有一个,有吗?没有。我问问你们家人,70岁以上、65岁以上的老人和5岁以下的儿童有几个打过疫苗,没有吧?尤其是在北京,老人孩子的疫苗是免费提供的,为什么不打,防控传染病,免疫屏障建立不起来,一旦发生流感流行怎么可能不高发呢?而且这次通过大病预防监测发现我们的流感重症和死亡的主要是H1N1、H3N2,还有B型的维多利亚。我们大量的监测网发现我们是B型的山形株(Yamagata)为主,现在我们国家发的疫苗主要是分为三种有用,H1N1、H3N2和B型维多利亚株,但是我们现在不打啊,不打就没有建立免疫屏障,而且重症一旦老人和孩子感染情况就很严重。所以要疫苗接种在传染病防控方面是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最积极的手段,应该广泛动员他们来用。所以在防控措施方面就回答这些,谢谢。
   杨哲:请王大燕老师回答第二个问题。
   王大燕:关于四价流感疫苗,我目前掌握的信息就是多家公司已经开始申报四价流感疫苗,有的已经完成了临床,正在审批。所以预期应该是2018年底在下一个流感流行季节可以有四价流感疫苗的上市。
   还有一个有关疫苗的问题,您是问接种率低的问题。流感疫苗接种率低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首先,流感疫苗家族比较大,流感病毒容易变异,这就导致流感疫苗每年需要接种,这和很多疫苗是不一样的,不是终身的,去年接了今年没接就等于没接种。这是一方面。但是我们国家和全球其他国家的流感疫苗都有这个特点,但是在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就显著高于中国,所以肯定还是存在其他的一些原因。这包括比如我们是属于二类疫苗和自费疫苗的问题,还有宣传力度的问题。我觉得宣传力度还是不够。二类疫苗在基层单位得不到很好的宣传。比如现在流感疫苗有一种说法是打了疫苗以后马上要得流感,非常普遍的但是又非常错误的说法,实际上中国的流感疫苗都是灭活疫苗,根本就没有活的流感病毒成份,所以打了流感疫苗是绝对不会得流感的。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可以说流感疫苗有它自身的不足之处,像刚才说到的要每年接种,而且在每个年度不同的人群保护效果是不一样的,但这不能影响流感疫苗依然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而且流感疫苗也是安全的。
   徐建国:因为大燕是流感方面的专家,我说一下我对流感的看法。我觉得我们国家应对流感的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像09年的H1N1、H7N9,包括早期的H5N1,在应对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包括检测诊断疫苗治疗等等。但是在传染病的疫情是很复杂的,不是说我们可以解决一个问题,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思维来看现在的问题。去年发生流感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我们并没有认识到流感所有的问题,大家就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我们要应对传染病就没了,不要以为我们投入多就没了,不要认为解决了,实际上我们没有。所以今年提出更多的科学问题有待于我们回答,不光是流感,还有其他的传染病,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重视这个问题,探讨一些过去不知道原因,才能确保我们国家传染病的安全,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特别是我们国家民族发展,现在社会发展是一个新的时代、新时期,规模都很大,会产生很大的效应,传染病的问题越来越重要。所以希望大家越来越关注传染病问题,对传染病新的问题及时投入,发动更多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相信过一段时间,对传染病特别是像今年流感会有一些新的科学研究报告会出来。
   李兰娟:我再补充一下,关于流感疫苗的研发,我们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的支持下又有了新的突破。因为我们过去流感疫苗的种子株都要由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然后我们才能研发流感疫苗,而现在专项支持下我们自己已经能够主动的研发流感疫苗种子株,所以一旦流感病毒有新的突变、变异,发现后能够主动研发流感疫苗种子株的基础上来研发流感疫苗,这样主动权就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不是被动的要人家提供种子株我们才能做疫苗。所以我们国家的重大专项支持下,流感疫苗研发的能力、水平已经大幅度的提高。
   杨哲:谢谢几位专家的回答,下面继续提问。

   新华社记者:有一个问题请教各位专家,在我们面对已知和未知病毒来源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对病毒监测的效率。之前也提到快速查明72小时300种已知未知病原,像去年的这种流感,如果出现一个新的疫情如何应对,如何能够更快速的查明病毒的成因。谢谢。
   杨哲:这个问题请李兰娟回答一下,再请其他专家进行补充。
   李兰娟:我们国家出现新病原尤其是流感病原这方面,其实我们的水平这几年通过重大专项的支持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我们已经创建了一套我们国家自己的,通过深度测序以及高通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的,在我国新发传染病病原的早期的快速的识别体系,这个技术体系继承了宏基因组技术的发展,以及全国传染病防治监控的布局。在监测能力的提升,这些年来我们以自主建立的监测技术体系已经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新病原体,当年非典的时候,我们自己病原体监测能力确实比较熟,现在就不一样了。到H7N9来的时候,我们5天就检定了是全新的H7N9病毒。其他的病毒方面,新型布尼亚病毒包括一些肠道EV-D68等多种新亚型包括腺病毒等等,还有细菌方面我们的NDM-1泛耐药细就是所谓的超级细菌检测等方面,支持能力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所以有些病毒的发现是全球首个发现甲型H7N9,也是得到了世界上高度认可和公认。
   第二,我们研发了一些检测的试剂,H7N9检测试剂我们两天研发成功,三天推广到全国,五天推广到港澳台,我们的检测试剂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广到全球,这证明我们在这方面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在国际也居于领先地位。我们研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感染、黄热病等输入性检测试剂,我们也做了非常快速的研究,在防控方面也发展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H7N9基础上又监控了H10N8等新型流感的检测,技术都是非常的成熟,而且我们的检测技术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我们的试剂都已经在支援埃博拉工作当中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对我们这个体系的建立,尤其是我们现在流感病毒能够这么快速的检测发现,给我们很高的评价,世界卫生组织在H7N9我们防控的报告当中对我们评价是中国对H7N9进行的风险预警评估与行政应对已经可以作为今后的世界应急响应的典范,这一项我们除了检测以外,我们对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是居于世界比较领先的地位。比如H7N9,我们很快的发现重症病人发生率很高,把流感的H7N9的临床特征通过文章向全球公布,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同时我们公布当中不但是把临床特征公布,而且发现重症发生率高达七十一点几,为什么?是因为有细胞因子风暴,因为对发病机制研究的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针对这个发病机制,在技术方面也大幅度提高,因为国际上曾经发表过文章,世界上都没有针对细胞因子风暴的有效办法,但是我们解决了,我们提出了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策略,早期的抗病毒治疗、抗休克治疗、抗低氧血症治疗,以及抗感染治疗,还有水电解质平衡、微生态平衡,这都是有创新性的救治的策略,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也作为国际指南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这样的方法,尤其是低氧血症的设计当中也创造性的把“李氏人工肝”这个技术融入消除细胞因子风暴,这也在国际上首次大大降低了病死率,也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和国际上高度评价。总体来讲,中国的流感预防诊断早期治疗,尤其是对重症病人的治疗等等,在国际上都居于比较先进或者领先的地位。
   杨哲:谢谢李院士。最后一个问题。

   中央电视台记者:刚才通过各位专家的介绍,我们也知道流感监测网络在为发现高致病性的流感病毒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我想知道这个流感监测网络是如何进行具体操作,以及在专项的支持下发挥了怎样作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杨哲:这个问题请王大燕研究员来回答。
   王大燕:谢谢您的提问,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流感监测网络。在这里首先强调一下,监测网络对流感监测检测能力的提高,其实也同时提高了其他传染病的监测检测能力,因为都是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都是相同的系统、相同的技术方法平台。中国是1952年开始进行流感相关研究,1957年成立了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当然系统的开展流感监测是2000年,随后在国家相关财政经费以及重大专项的支持下,这个监测网络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流感监测网络包含554家的哨点医院,408家的网络实验室。刚才也介绍了,中国流感监测也是全球流感监测的一部分,国家流感中心是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第5个、发展中国家的唯一一个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
   这个监测网络如何发挥作用,我们先把它能够发挥的作用和大家说一下。首先,流感监测网络可以实时监测流感活动的水平和流行趋势。像刚才各位专家也提到的,实时追踪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及时发现新型的病毒,以及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分析情况。我们还要开展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基因测序的分析,为我国和全球流感疫苗的推荐提供依据。
   还开展药物敏感性研究,像临床上用刚才提到那些药物,像磷酸奥司他韦,我们可以监测到对药物的敏感性,通过数据可以证明磷酸奥司他韦这个药物对流感病毒是有效的,因为大部分流感病毒对它都是敏感的。这个监测网络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和应对提供技术支持。
   具体来说一下,五百多家的哨点医院将收集流感样病例的信息,同时采集流感样病例的标本,信息要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标本要送到400多家的网络实验室,进一步开展流感病毒的监测工作。国家流感中心负责对流感病毒进行深度测序以及耐药分析。
   这几年我们也一直在推进省级流感参比中心的建设,让省级疾控中心网络实验室能够达到国家流感中心的流感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比如开展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分析、耐药性分析等等,让全国的流感监测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新发、突发流感病毒的发现和检测能力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现在四百多家的网络实验室都能开展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的检测,刚才各位专家和院士提到的H7N9、H5N6都是这个庞大网络能够及时发现新的亚型的流感病毒。
   李兰娟:我补充一下。我觉得流感网络监测网对我们国家的流感包括传染病防控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比方H7N9,这是流感监测网络当中事先报告,有一个不明原因的高病死率的疾病,这个网络报告以后很快就鉴定了一个全新的不明原因的流感病毒,这就是H7N9。当初还不知道H7N9这个病毒来自什么地方,先在上海、江苏地方发现,我们怀疑是黄浦江的死猪或者鸡鸭鹅等,最后我们通过这样的检测网络,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调查,确定了不是黄浦江的死猪,而是禽传染。实际上这个发现是很重要的,这样建议政府迅速的关闭了活禽进入市场,这样避免了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H7N9禽流感的大流行,这对国家的贡献、世界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也高度评价这堪称国际典范。
   杨哲: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刘专员和贺局长的介绍情况,以及专家的回答,也感谢媒体各位朋友参加今天会议。因为时间关系,有几位记者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欢迎你们会后就具体问题来采访我们相关的专家,谢谢。发布会到此结束。